《阿坝师范学院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自杀是勇敢还是懦弱

   期次:第235期   作者: 邓雁霞   查看:92   
2014年11月最后的一天,发生在四川省泸州市的一起男孩烧炭自杀事件,成为了这个冬天最冷的话题。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,全球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,我国每年约有28.7万人死于自杀,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人群第五大死因,更是15岁到34岁青壮年人群的首位死因。所以泸州男孩烧炭自杀一事在自杀行为频频出现的今下,人们面对此类消息时已经波澜不惊了,然而真正掀起轩然大波的是男孩从做自杀准备开始到服药、点炭,直至最后昏迷不醒,一直在微博上直播自杀长达4小时。
一个即将亲手结束自己生命的人,可以如此从容不迫地发微博,坦然直面死亡,这种强大的心理承受力难道真是勇者无畏的表现?因为死亡的结局一旦发生就永不可逆转,所以人们往往认为自杀的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最沉重、最无奈的决定,自杀也就能体现出他最本质的品格——勇敢。尤其是初涉世的青少年们,不具备成熟的人生观、世界观和价值观,亦没有那么高的识别力和辨别力,在遇到挫折、磨难时,无法正确化解内心的迷茫,可能会认为“死”才是对现世最有力的对抗,敢于弃生就是最大的勇气。
从表面上看来,自杀是一种连死亡都无所畏惧的行为,似乎是勇士才具备的气概。然而究其根本却是一种懦弱的行为,自杀其实是对现实的逃避,既然是逃避就谈不上勇敢。试想一个人既然连死亡都无所畏惧,那么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?拿破仑曾说“承受痛苦比死亡更需要勇气”,显然,耐苦比寻死更需要勇气!
放眼历史,成大事者也多受磨难。太史公司马迁在《报任安书》中谈到,周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《周易》;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《春秋》;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《国语》;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,编著了《兵法》;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,有《吕氏春秋》流传世上;韩非被囚禁在秦国,写下了《说难》《孤愤》……
与往哲先贤的磨难相比,而今人们遭遇的那些所谓打击都是微不足道的,究其自杀的原因无非就是金钱、名利、情感……它们在世人眼里竟变得那样的不可或缺,甚至可以为之而放弃最宝贵的生命!可怜诸等卿卿性命还未等到命运的机关算尽便草草结束。即使是那样的不可或缺,这些东西短暂的失去在经年之后也终会拥有,为何又要苦苦执着于一时,懦弱地选择自杀来向命运宣告一场必输的战役呢?
自杀不是勇敢者的游戏,也不能完全武断地定义成懦弱的表现,它是一种偏激固执的病态心理发展到极端的结局。如何以正面的、有价值的意识来化解青少年内心的苦闷,铲除成长中的毒瘤,让生命不再脆弱才是正解。一个19岁的孩子,如花的生命还没来得及绽放就黯然凋零,在同龄人还在编织缤纷梦想时,他却以死作为青春的谢幕,确令人扼腕叹息,愿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。

阿坝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4373次访问,全刊已有747043次访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