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阿坝师范学院报》  
上一期    下一期

回来就好

   期次:第252期   作者:叶小军   查看:56   

昔负千寻质,高临九仞峰。深究对称意,胆识云霄冲。神州新天换,故园使命重。学子凌云志,我当指路松。千古三旋律,循循谈笑中。耄耋新事业,东篱归根翁。

 

杨振宁回来了:放弃了美国国籍。与之同行的还有姚期智,两人藉由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
“带着诺贝尔奖的光环回来养老了!”批评者如是说。各种杂音甚嚣尘上,当真有点儿吐沫淹死人的味道。

偌大一个世界,有点儿杂音异议总是难免的,但揪着杨老不放,却是过了。有些人说,杨振宁对美国的贡献比中国大,带给中国的伤害却比美国多。我只能说,作为科学家,他做了自己应该做的;作为炎黄子孙,他也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。

诚然,与邓稼先、钱学森相比,杨振宁的确晚了些,犹豫了些,但与那些仍然游离在外的人,或者赖在国内吃着锅里的饭却釜底抽薪的人相比,杨老的归来依然是值得肯定的。即便有叶落归根的养老的成分,我们也依然欢迎这样的决定。普天之下游子甚多,归根者莫不受到理解与尊重,这是大德。况且,即便在两个主义激烈对抗的年代,杨振宁也还是想回国的,奈何各种主、客观原因错综复杂,最终未能如愿。至于当初为何一定要放弃中国国籍,个中曲折无从得知,但他反复说,“父亲到临终时都没原谅我放弃中国国籍”。足见杨振宁对此决定亦是颇为纠结的,并煎熬至今。

对待忏悔的人,即便十恶不赦,上帝也是宽容的,正所谓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,更何况一个有益于人类进步,晚年仍立志报国的杨振宁。且不说其对中国当代尖端科学的贡献,仅协助母亲离台返陆、参加保钓运动,助力中美建交,推动中国与国际的学术交流等等,就冒了极大的政治风险。要知道,美国的“政治正确”可是毁灭了很多人的,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华裔科学家被指控莫须有的间谍罪,毋宁说几十年前了。

在养老的问题上,以杨振宁在美国的收益是可以过得很好的,其归国后的捐赠也不见得就比国家给的待遇少。至于“名”的问题,其所受争议足以将那一丁点儿虚荣击得粉碎。因此,思乡情结也好,对父亲的愧疚也罢,在争议面前都不过是星星点灯的脆弱与昙花一现的愿景罢了。但是话又说回来,所有这些,对于一位曾经经历过亡国灭种危机的老人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?

中华文化素以忠孝为核心。杨振宁年轻时未曾悖逆过祖国,耄耋之年却思忏悔,谋报国,与其人、其父、其国皆是慰藉,忠孝之心得偿,何其珍贵!民间有句老话:回来就好——多是慈祥的父母说给闯荡失败的子女听的。杨振宁不是失败者,也算不上不孝,仅仅是一个游子,并且从未指望衣锦还乡,只不过是晚年的一点心意而已。无论如何,杨老的这一生褒贬都不宜太过,还是那句话:回来就好。

阿坝师范学院 版权所有 

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,图文与本公司无关

京ICP备12019430号-7

本期已有4462次访问,全刊已有746421次访问